中消协发布2022年个人信息保护领域报告 完善保护措施需多方助力

首页 / 业界 / 报告 /  正文
作者:荏珺
来源:安全419
发布于:2023-03-09
3月8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2年个人信息保护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从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整体观察、新进展、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的典型表现和保护的不足及完善建议这四个方面总结了2022年个人信息保护的总体态势。
 
《报告》指出2022年,随着立法的完善和社会共治的实施,我国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意识、打击侵害行为力度、保护法律体系建构等都取得了巨大进展,但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事件数量仍处于上涨趋势,严重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其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应用程序或平台的信息保护责任意识不高,违反个人信息处理的必要性原则、违反个人信息处理质量原则、违反“告知-同意”规则、侵害个人信息权益的损害赔偿范围有待确定及其他个人信息侵权行为。因此,中消协表示,完善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措施亟需立法、司法、行政、社会等多方助力,综合施策。



《报告》就强化个人信息保护措施从四个维度提出四条建议

1、从立法角度来看,启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订,完善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
 
虽然目前出台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以及《数据安全法》可以覆盖保护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权益,但在如今信息日益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下,以上两条法律的约束略显不足。因此,《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需更加细化消费者自身权益,着重于“消费中”与“消费后”两个方面进行保障。同时,针对个人信息侵权事件中个体损失数额较小、受害群体巨大的问题,可推动最低赔偿金额等处罚方式的建立,解决消费者维权难的问题,保障消费者权益。
 
2、从司法角度来看,出台配套明确的司法解释
 
虽然,目前依照《个人信息保护法》进行裁判的样本数量有限,但通过对已有的案例进行观察发现,司法中依旧存在“合理使用”的认定缺少明确标准、“告知-同意”规则的适用方式有待进一步明确、“算法”在特定法律关系中的定位有待进一步明确、消费者个人信息侵权救济不及时、损害赔偿范围不确定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需要出台明确的司法解释,统一裁判标准,实现对具体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的统一认定。
 
3、从行政角度来看,加大惩治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权益违法行为的力度,提高监管效率。
 
2022年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发,但截至2023年1月8日,依照《个人信息保护法》做出的已公开行政处罚文书依然较少,同时,报告显示从侵权之日起至行政处罚作出之日往往间隔在1个月以上,反映出监管不足、行政监管效率偏低。针对以上问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善:
·首先,执法部门要处理好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关系,对于合理利用的界限尚需准确把握。
·其次,应当提高执法能力,利用科技手段创新监管方式、加大监管力度、提高执法效率,具体采用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对举报内容进行自动识别、提高执法机关信息化水平等。
·最后,应注重执法协调,加快构建绿色沟通渠道,加强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解决各执法部门之间的职能划分与协调沟通问题。
 
4、从社会角度来看,应共建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社会共治体系,提高平台责任意识。
 
目前,仍存在着部分平台责任意识不强、消费者协会监督未得到充分重视的情况。应积极发挥消费者协会等社会组织作用,提升消费者的自我保护能力,提高消费者识别个人信息风险的能力。此外,平台方和行业协会也应当加强自律自治,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履行社会责任,构建消费者个人信息权益的“防火墙”,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的网络消费环境;提倡相关行业协会尽早制定行业规范,实现源头治理,共同构建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社会共治体系。